當前頁面: 首頁 > 行業動態行業動態
本報記者 陶婭潔報道“管得活了,市場自然就有序了。”看到新三板分層管理的消息,股市投資者徐先生對《中國產經新聞》記者說道。
根據報道,自今年6月27日起,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重要一極的新三板將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。
分層管理辦法將新三板掛牌公司分為創新層公司和基礎層公司。某種程度上,這不是將公司簡單分為“好與壞”,“優與次”,而是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,具有不同市場需求的掛牌公司提供相適應的資本市場平臺,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出監管要求,提供差異化服務。
搞活新三板
具體從管理辦法看,全國股轉公司設置了三套并行標準,篩選出市場關注的不同類型公司進入創新層。
標準一是“凈利潤+凈資產收益率+股東人數”,即最近兩年連續盈利,且平均凈利潤不少于2000萬元,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%;標準二是“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+營業收入+股本”,即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,且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%,最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于4000萬元,股本不少于2000萬元;標準三是“市值+股東權益+做市商家數”,即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,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于5000萬元,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,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。
全國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標準一側重于掛牌公司的盈利要求,以滿足盈利能力較強、相對成熟掛牌公司的分層需求;標準二側重于掛牌公司的成長性要求,以滿足處于初創期、高速成長的中小企業分層需求;標準三側重于掛牌公司的做市市值要求,以滿足商業模式新穎、創新創業型企業的分層需求。除了上述三套差異化準入標準,進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還需滿足公司治理、合法合規性以及交易或者融資要求。
“三套標準考慮得比較全面,既考慮了公司的基本面,也考慮了公司的發展能力和受到的資本市場的關注。”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在接受《中國產經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有些公司適于收入標準,有些公司適用于利潤標準。還有些公司,即便現在的收入和利潤還沒有達到一定規模,但大家看好其行業和成長性。
新三板掛牌市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,一直備受關注。“迅速崛起”、“不斷擴容”是新三板市場的寫照。目前,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發展了20多年的主板、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數量總和。而作為業界期待已久的政策,分層管理制度一出臺就飽受熱議。
九泰基金產業投資部總經理鄭立昌認為,新三板分層的意義不弱于2013年底新三板向全國擴容,將對所有新三板市場的參與方都將帶來較大改變。對投資者而言,創新層的推出將極大地提高投資效率,吸引更多淘金者;對市場結構來說,將有利于新三板留住優秀企業,促進中間企業,淘汰落后企業;對券商而言,選擇掛牌項目將更加謹慎,在做市方面更重視企業質量。
周春生指出,新三板掛牌的公司數量龐大,良莠不齊。一些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都平平的公司也混雜其中。因此分層制度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參考,是搞活新三板的一個重要舉措。